对口20周年:矗立在雪域高原的不朽丰碑
对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这座古老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迈入了现代都市的行列。
20年,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可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鸿篇巨著中,写下波澜壮阔的一页。
20年,弹指一挥间。从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实施对口政策,短短20年时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56.1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802亿元,经济持续20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地增长,“西藏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西藏崛起令国人骄傲。
伟大的成就来自伟大的创举。正是对口,助推“西藏号”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激发起各族儿女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正能量”。
追溯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的历史,雪域高原的发展进步、民生改善一刻也没有离开党中央的特殊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50年代前期,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但的目光却不时驻留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集体为发展西藏经济、基础设施、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倾注了大量心血。亲自起草有关禁止使用西藏问题的文稿、电报就有一百多种。他在接见西藏国庆欢送团、参观团代表的谈话中说:“中央有啥东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们的一定会帮助你们。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西民永远都不可能忘记22年前那感人的一幕:1992年初,在深圳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布达拉宫”前,驻足良久,感慨地对陪同人员说:“这辈子我是去不了西藏了,就在这座‘布达拉宫’前照张相,权作纪念吧。”西藏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集体的心。在的关怀下,1980年和1984年,中央在4年时间内两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帮助西藏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在实行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的同时,中央决定全国9省市援助西藏建设43项工程,一批批项目的建成,使长期以来“靠天种地、望天养畜”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西藏第一次有了现代化的建筑,自治区财政也结束了长达16年的负增长。
——“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集体把西藏工作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1990年7月,不顾高原缺氧,到西藏考察工作,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将继续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94年7月,主持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第一次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方针,对口的大幕正式拉开。同时,会议确定投资48.6亿元、由中央和各省市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这场规模空前的建设浪潮,使西藏的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经济社会驶入快速地发展的轨道。2001年6月27日,主持召开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确定由国家直接投资312亿元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17个,对口支援省市投资10.6亿元支持建设70个项目。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林芝米林机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大大缓解了基础设施对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制约,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进入新世纪,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西藏发展和稳定提出新的指导意见。2005年7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的策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05年8月,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庆典之际,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新世纪新阶段西藏工作,强调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艰苦奋斗相结合,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2008年3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中央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2010年1月18日,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逐步认识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规定对口支援省市年度投资实物工作量,并将中央政策延长至2020年。中央和各兄弟省市规模和力度创下了历史之最。
——年轮更替,情意更浓。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情系西藏,关爱西藏各族人民。
2013年3月9日,习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深情地回忆起两次进藏的情形,让代表团的每一个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率队进藏,赴、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考察,并亲自安排部署福建对口工作;
2011年7月17日13时许,一架飞机平稳降落在贡嘎机场。习率中央代表团抵达,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带来了党中央对西藏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带来了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庆祝大会上,习强调,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抓住历史机遇,用好全国支援,继续艰苦奋斗,围绕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这个宏伟目标,加快经济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创造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同月,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召开。习对怎么样才能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提出了“五个始终”的要求,即始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健全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第一个任务;从始至终坚持国家支持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始终加强对口支援干部工作;始终注重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西藏工作,习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特殊主体地位,对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亲切的关怀,激励着西藏300多万各族儿女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阔步前行。
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人民大会堂前,面对蜂拥而至的各路媒体,我区基层代表、委员们发自肺腑地说:“今天西民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
2011年8月19日,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完工,标志着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工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43、62、117、188、226,分别是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中央援建西藏项目。简单的数字,是党中央对西民的深切关怀,犹如一级级台阶,助力西藏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
2011年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方案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社会管理能力等五大领域,安排了建设项目226个,总投资3305亿元,规划“十二五”投资达到1931亿元。“十二五”开局之年,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再添新引擎。
在318国道日喀则境内的一个弯道前,一块碑石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字:距上海市人民广场5000公里。碑石默立在路旁,与晶莹的蓝天同在,与洁白的哈达同在,与嘹亮入云的藏歌同在。这块石碑的设立,绝不仅仅因为318国道是一条以上海为起点,西藏为终点的公路线,更是因为永世不忘的情。
自1995年对口工作启动以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和广大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从始至终坚持干部、经济、人才、技术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大力度、丰富内涵、调整重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工作,一轮轮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一股股活力,雪域高原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20年来,全国共有18个省市、70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17家中央企业,先后选派7批近6000名干部进藏工作。目前,西藏全部7个地(市)的74个县(市、区),自治区和地(市)主要直属部门都在受援范围以内。20年来,对口工作坚持从西藏实际出发,落实政策突出民生改善、产业高质量发展、城镇建设“三个重点”,资金和项目安排上进一步体现向农牧区倾斜、向民生倾斜。截至2013年,对口资金累计达260亿元、项目7615个。其中,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落实资金109.32亿元、项目2198个,为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慢慢的变成了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对口已成为国家投资的重要补充。国家投资主要是投向对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口则面向城镇建设、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保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所有的领域和广大农牧区,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口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导。坚持“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农牧、旅游、生物等特色产业,推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西藏藏药厂、华新水泥、波密县天麻培育基地等一大批生产型企业快速成长,达孜县工业园、曲水县工业园、白朗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园区蓬勃兴起……
——对口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法。资金加大对农牧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落实资金23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林芝地区107个整村搬迁工程、市乡村沼气推广项目、仁布县姆乡大坝造田工程、农村小康示范村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帮助农牧民加快实现安居乐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39亿元,全力支持西藏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牧民群众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对口已成为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充分的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了工作逐步从无偿支援向多层次、全方位合作转变,我区青稞啤酒、5100冰川矿泉水等一系列产品打入内地和境外市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在国际化的起点上加快建设……
一笔笔资金、一个个重点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金秋硕果,挂遍了雪域高原,加快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步伐。
1995年5月,当孔繁森两离桑梓,离妻别母,为西民奉献出生命的事迹正在中华大地传颂的时候, 621名来自中央机关和各省市的年轻干部背着行囊来到西藏,开始了为期3年的生活。
从第一批对口干部的600多人,到第七批的1195人,20年来,各省市、部委和央企,坚持逐级筛选,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本省市、本部门、本企业的优秀干部选派到西藏工作。
“西藏要多少干部,我们就派多少干部;西藏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们就派什么样的干部。”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8个省市、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17户中央企业承担了援助西藏任务,先后选派7批近6000名干部赴藏工作。
陈刚毅、周广智、许晓珠、张宇……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数千名干部的缩影。
,是一段生命之旅。与其说经历是一种阅历的积累,不如说是生命的一种升华。
他们带走的是对雪域高原的深深眷恋,留下的是血浓于水的藏汉情谊和金子般宝贵的无私奉献。
对口20年来,从首府到三江流域,从羌塘草原到西藏江南,从狮泉河畔到后藏大地,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轮轮建设高潮,奏响了西藏发展稳定的时代强音。
——199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56.1亿元;2013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跃升到802亿元。20年间,西藏经济总量增长了14倍;
——1995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年均增速12.7%;
——多年来,由于国家重视保护和传承西藏民间传统文化,不仅满足了西民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正助推西藏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产业战略稳步推进。近年来,西藏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取得明显成效。5100冰川矿泉水、甘露藏药、啤酒、藏毯等一大批高原特色产业品牌纷纷走向国内外市场,特色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
——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万元村”遍地开花,以林芝地区为例,489个行政村中,万元村就有142个,几乎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见微知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藏家儿女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衣:20年间,西藏群众开始从保暖转向追求时尚,衣着档次显著提升,舒适、高档和个性化慢慢的变成为着装的新要求,本土化服装品牌也崭露头角;
——食:20年间,人们的饮食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讲究营养搭配。反映西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标志农牧民消费结构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住:20年间, 230万西藏农牧民圆了“安居梦”,住进了安全舒适美观的新房,城市市民与干部职员的住房条件也得到极大提升;
——行:20年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拉贡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墨脱公路建成通车……西藏百姓正享受着交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方便快捷。
——医:20年间,藏、中、西医结合的卫生体系初步建成,各级各类卫生机构达1300多个,卫生技术人员万余名。全区75%的乡镇卫生院和约13%的村卫生室都能提供藏医药服务。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并逐步建立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逐渐提高。
——惠:20年间,各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美:2013年,我区全年新增就业达2.8万人,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1.4万名西藏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就业;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248.9万人次;公司基本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3018元,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月人均105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全面启动了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爱心工程……
在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最新环境公报显示,西藏的大气和水基本没有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质量远高于全国中等水准。旅游胜地纳木错空气质量洁净度接近南极。
如果20年的征程是首歌,那肯定是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不断走向进步的幸福歌,声声和美!
如果20年的风雨同舟是段路,那一定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不断超越自我的创业路,步步铿锵!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区党委八届五次全委会上强调:“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社会主义新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和庄严承诺,也是全区300多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展望未来,西藏各族人民坚信: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发努力,雪域高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市政府网站依托西藏政务服务网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您注册成功并通过身份认证后,可实现“一网通办”。
市“政民信箱”是社会公众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向市政府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的窗口。此栏目既是市政府领导,市、县(区)各职能部门与社会群体、人民群众之间实现沟通的桥梁,也是帮助市政府领导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明显问题的重要渠道,是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真诚欢迎您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对政府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改进的意见。
1、对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建议。
信件内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此类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并退回或废弃:
1、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写信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2、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事项,应当直接向同级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
4、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写信人在办理期限内重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不予受理。
1、如果您反映和投诉的问题,涉及市政建设、居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请先向问题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得到及时解决。
2、为了您的信件能够准确、快速的转交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做处理,请务必做到“一事一件”,避免在同一封信中反映两个或多个无关诉求,此类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3、对于同一账号大量多次重复向同一单位写信反映相同问题,属不予受理范围的,办理人员有权直接对重复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4、写信应署本人的真实姓名,不要隐瞒姓名或采用化名、笔名;应当注明本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等,以便于国家机关及其信访工作人员同来信人保持联系,使信访事项及时得以妥善解决。
5、写信内容应简明扼要,写明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当事人(包括被投诉方/建议方)、投诉或建议要求,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诽谤、诬告陷害他人。
6、为避免重复写信造成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针对表述不清、恶意言语和无实质内容的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并废弃,并保留追究恶意写信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7、信件在转交、告知、答复的同时会发送手机短信通知写信人,写信人可凭用户账号、密码或信件查询编号登录本网站查看信件情况。
9、请谨慎保管用户名和密码,否则就没办法查询信件回复,密码丢失请使用忘记密码功能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