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业内人士曝不少工程为赶工期 造成防水层寿命缩水

  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日,有媒体持续对建筑工程渗漏水问题进行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建筑工程漏水热线持续升温,全国各地读者争相拨打。

  “我家住在顶楼,去年房子漏水了,我就找人来修。”王老先生说,他找的人经常在郑州市文劳路与园田路交叉口等活,他们开着面包车,上面印有“专治防水”字样。

  “实施工程人员上楼后,这边一铲,那边一铲,不漏水的地方也被他们捅漏水了。”王老先生说,看到实施工程人员如此施工,他当即提出异议,但立即遭到实施工程人员的呵斥,并警告他不懂就不要乱说。

  “看他们凶狠的样子,我一个人在楼顶,也不敢多说了。”王老先生说,最终花了1000多元。

  让王老先生没想到的是,房顶修后,一下雨又漏了,他到文劳路与园田路交叉口找到施工人员后,他们根本就不处理,开车就走了。

  “你看,刚装修没多久,就发现房顶渗水了。”马先生指着厨房的下水管道及附近阴湿的墙面说,渗水的地方已发现一个多月了,但至今问题没有解决。

  昨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专门邀请做了20多年防水的张先生,到马先生家帮他查找渗水原因。

  “可能是楼上厨房防水层被破坏了,甚至就没有做。”张先生指着渗水的地方解释,如果是管道接口处防水没做好,水应该顺着管子往下流,但现在是墙面出现阴湿,要想彻底维修,只能将楼上的墙面砸开,重新做防水。

  张先生说,正常情况下,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层厚度应该达到2毫米到2.5毫米,可现实情况是,很多防水层厚度还不到0.5毫米,相当于在水泥上糊了一层薄塑料膜,闭水试验时必然不会渗水。

  “0.5毫米的防水层,连沙子都防不住。”张先生说,房屋装修时,人上去踩踩,建筑材料稍微磕磕碰碰,防水层就会被破坏掉,失去防水能力。

  张先生检查马先生家的厨房和卫生间没贴瓷砖的地方后说,防水层厚度应该不达标,因为墙面的混凝土孔还没有填住。

  两户居民遭遇的情况,在张先生看来,除与防水材料有关外,还与施工工艺有关。

  “在我们这个行业,有三分材料七分施工的说法。”张先生说,防水材料的品质好坏,确实与防水层的寿命有直接关系,但施工工艺对防水层的影响更大。

  “同样的材料,技术好的工人做出来的工程肯定比技术差的工人做出来的工程防水时间长。”张先生表示,目前,在郑州,除一些实力丰沛雄厚的防水公司外,就是分布在街头,以维修为主的小门面。

  “有一个固定门面的防水施工队,已是层次不错的了,还有很多开面包车、奔马车和骑电动车、蹲路边的游击队,他们的行踪都不固定,实施工程质量咋能保证呢?”张先生说,由于游击队四处出击,对整个防水市场冲击很大。

  “我曾到郑东新区一栋建筑物防水施工现场看过,用的材料的确很好,但施工工艺实在不敢恭维。”闫先生说,一些防水材料根本就没有要求铺装,而是直接挂在墙上,这样的施工工艺,如何能保证防水功能呢?

  “工程竣工不久,就开始不断维修。”闫先生说,他们在防水维修中,遇到这一种的问题非常多,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施工工艺跟不上,也不能全怪施工队,这与不少实施工程单位赶工期有关系。”来自三门峡的秦先生称,很多建筑企业根本不重视防水,为赶工期而超常规施工。

  “比如说,下雨之后,有些防水材料不能立即施工,需要一周后才能施工。”秦先生说,很多建筑商为赶工期,要求防水实施工程人员加班加点,甚至冒雨施工。

  “因为防水工程是一个大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徐先生称,如果不按着建筑方的要求赶工期,他们就会以违约扣工程款,很多时候没办法,只得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在郑州做防水的张先生也表示,建筑商赶工期,往往忽视防水层的效果。他曾在一个工地做房顶防水,建筑商让防水施工跟泥工同时进行。

  “这肯定不行啦,泥工搬东西、吊装东西到防水层上,把防水层砸破,自然就不防水了。”张先生说,按要求,需要等到泥工干完之后,才开始做防水,但这种常规的施工工艺,在工期面前只能让路。

  张先生说,也正因为前期施工埋下的隐患,给后期房屋维修市场带来“繁荣”,游击队横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记者熊玉伟)